收藏本站   |  English 
 
   
  开云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Enter Jilinsengong
 
    当前位置:首页 >开云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媒体聚焦

【吉林日报】大山里的森林卫士——记“吉林好人”称号获得者张善贵
【2023-03-27】       点击: 2308次        来源:吉林日报       

  3月11日,2022年第四季度“吉林好人”名单对外公布,吉林森工露水河林业公司森林防火瞭望员张善贵获得了“吉林好人”(敬业奉献类)称号。带着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好奇和对张善贵工作事迹的探寻,记者来到了大山深处。

  上身一件沾满尘土的黑色棉服,脚上一双厚棉鞋,脸上的皮肤因常年暴露在阳光下显得干燥、黝黑……一个质朴、憨厚,言语接地气的林业工人,这是张善贵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这里是位于白山市抚松县的吉林森工露水河林业公司四湖林场,是张善贵的工作地,然而作为一名森林防火瞭望员,四湖林场的那座大山才是他的“主战场”。

  “踏破铁鞋”

  攀登千米高山二十年如一日

  正值初春时节,气温虽已达到零上,但林区里仍然寒风凛冽,山上积雪尚存。张善贵进行防火瞭望的大山名叫老秃顶子山,山峰海拔1359米,是我省境内的第二高峰,这里山体陡峭、灌木丛生、人迹罕至,冰雪封山期长达半年以上。

  想要爬上这座大山,可远没有记者想象得那么简单。“上山得走两个多小时三四公里的路程。”张善贵说,“山上都是土路,树枝子很多,更何况现在雪还没化,路更难走了,路程时间只会多不会少。”

  对张善贵的上山之路而言,手脚并用的“爬”才是最省力也是最快的行进方式。常常,他还要身背几十斤的水、粮食、工作装备等行李向山上的瞭望塔进发,这让本就不容易的上山路变得更加艰难。

  “今年春天上温早,有的雪层没有冻实,走几步整个腿会陷进雪窝里,想要拔出来都很费劲。”这时,张善贵拿出了他的雪地行走“神器”——“雪圈子”,套在了棉鞋上,“有了这玩意就不怕陷进雪里了。”原来这是用木头制成的“雪板”,增大了与雪地接触面积的同时减小了压强,套在鞋上后就成为了张善贵口中的“雪圈子”。“这就像滑雪板一样,只不过我们是上山走路用的。”张善贵用一个恰当的比喻向记者道出了原委。

  两个多小时连续不断的上山路,即使体力再好的人也无法一气登顶,对今年已经57岁的张善贵来说更是挑战。“累了就休息休息,半路饿了就啃个凉馒头,现在上山是不比年轻时候喽!”张善贵打趣地说。

  在二十多年的森林防火瞭望工作中,攀登老秃顶子山已经变得平常,这就是他的“上班通勤路”,那些在记者眼中看来无比困难的上山路在他眼里或许早已成为坦途,凭借对森林防火工作的执着坚守,他时刻守护着老秃顶子山上的每一片林木。

  “火眼金睛”

  瞭望塔上第一时间发现火情

  经过近3小时走走停停的上山路后,一座位于山顶的瞭望塔呈现在了记者眼前。这是一座高约26米的铁塔,铁塔四周镂空,中间架起一座直通塔顶的楼梯,塔身四周环绕着十余根细长的避雷针。行走在瞭望塔的楼梯上,刺骨的山风从身边呼啸吹过,但张善贵爬起楼梯却显得脚步轻快、灵活。

  来到塔顶,露水河林业公司12万多公顷的林区一览无余,在登山过程中看到的那些高大树木,在塔顶看也变得渺小许多,一幅“林海雪原”图景正在这里展开。

  塔顶有几平方米大小的空间,这里摆满了张善贵用于森林防火瞭望工作的装备与工具,望远镜、地图、对讲机、罗盘仪还有几本记录本。在记者看来,这里好似战场的前哨站,张善贵像一位“司令员”,时刻用望远镜和对讲机运筹帷幄,指挥“战场”。

  休息片刻待身子暖和后,张善贵支起了一架硕大的望远镜开始瞭望。“肆幺两,拐肆呼叫,黎明林场79林班发现目标,黎明林场79林班发现目标,微风,一缕烟。”张善贵拿起对讲机向指挥部汇报起从望远镜里看到的情况。

  “肆幺两收到,拐肆请测报目标坐标。”对讲机里传来了指挥部的指示,张善贵立即拿起地图,用笔和尺量了起来,两三分钟的工夫,一个精确的火点坐标就汇报给了指挥部。

  “我负责汇报火情测出火点,指挥部负责安排灭火队员,我要是发现晚了,那后果不堪设想。”不一会儿后,当张善贵再用望远镜看向火点时,那里已经不冒烟了。

  夕阳西下,张善贵也即将结束一天的瞭望工作,等待他的是瞭望塔下的那间简陋,甚至有些破旧的山顶塔房。这里是他吃饭、休息的地方,也是他在山上的一个“小家”,尽管条件艰苦,但张善贵却觉得能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回到这里就很幸福了。

  “锲而不舍”

  生活条件虽苦,绝不轻言放弃

  这个“小家”在外人看来可能有些破旧,但却是张善贵的“避风港”与“加油站”。“小家”虽小虽旧,但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烟火气息浓厚。火炕、土灶台、柴火堆……这些在城市里难得一见的物件在这间林中小屋里散发着温暖。

  随着灶台内逐渐响起柴火的噼啪声,屋子里逐渐暖和起来,一股股柴火独有的气息也在屋内弥漫。

  “生火,做饭!”张善贵今晚打算用刚刚从山下背上来的大白菜和土豆做一道农家炖菜。“山上没有冰箱,我只能带些能够长时间储存的菜上来,像白菜、土豆、萝卜这些,再腌点咸菜,平常也够吃了。”白菜炖土豆做好后,张善贵便狼吞虎咽地就着馒头和咸菜吃了起来。一天的工作下来,即使一顿再简单不过的晚餐,对这样一位林区汉子来说也是美味可口的。

  “平常吃水怎么办?”记者带着疑问向张善贵抛出了问题。“吃水得从山下的泡子里打水。”“那泡子里的水能喝么?”“能喝,泡子水就是山泉水,野猪都过来喝,就是打水费劲。”

  原来,张善贵每次打水要用背筐背着一个大水桶下山,打好水后水桶总重20多斤,虽说没有上山时的行李沉,但水桶里的水会随着步伐来回涌动,这让返程的路变得异常难走。为了省水,张善贵几乎没有在山上做过粥和面条。

  老秃顶子山是长白山有名的雷击区,一旦出现雷暴天气,张善贵的瞭望塔和这间山顶塔房都极易遭受雷击。“有一年春天晚上,我正睡觉,雷直接打到了家里,把床旁边的面粉袋子都打爆炸了,差一点没打到我。”经过这次经历,家人都劝说张善贵别再干了,山上吃不好睡不好还危险。可张善贵一直觉得,“我都在这20多年了,没有人比我更熟悉老秃顶子山的环境,我在这儿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林区安全,不管有多难,我都不能离开这里。

上一条: 【吉林日报】春季黑木耳种植忙 (点击:2438次)
下一条: 【吉林日报】吉林森工重整改革取得突出成效“双主业”持续稳步发展 (点击:2613次)
 
你是第93961503位浏览者
   集团网站群  |  其他链接  |  网站统计  |  常见问题    |  网站声明
Copyright 2014 jlsgj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31-88916565/88480448